文樓湯包
時間:2015-11-06 15:02 | 瀏覽次數:
次
文樓建于清朝道光八年(1828年),位于運河東側的古鎮河下,同蕭湖中的曲香樓隔水相望。登臨文樓,觀賞湖光水色,頓覺幽雅神怡,常為文人學士聚會之所,故由此得名曰“文樓”。
文樓興辦之初,開清茶館,賣小點,經營漲蛋、盧肉、煮干絲等,味滿楚城。后來,由店東陳海仙的武樓酵面串湯包改制成水調面湯包,皮面筱薄,點火就著;包內餡心以肉皮、雞丁、肉塊、蟹黃、蝦米、竹筍、香料、紹興酒等十二種配料混合而成,先加溫成液體,后冷卻凝固。把冷凍后的餡心納入包內,入籠而蒸,出籠湯包中的餡心成液體,用手撮入碟內,倒上香醋,撒上姜米,再用香菜,上席后,食用時以嘴開口,再吸入湯汁,湯鮮美可口,馳名京都,流傳百載。
有名謠夸獎:“桂花飄香菊花黃,文樓湯包人爭嘗,皮薄蟹鮮餡味美,入喉頓覺身心爽。”